茅盾文学奖评选是权力自肥?

2024-11-15 13:54:12 admin

N洪巧俊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近日公布获奖名单,茅盾张炜《你在高原》、文学刘醒龙《天行者》、奖评毕飞宇《推拿》、选权 《蛙》、力自莫言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获奖(见本报昨日A7版)。茅盾5名获奖者皆为地方作协负责人或中国作协成员,文学这引发强烈质疑,奖评网友批评茅盾文学奖评选成为“体制内的选权自我狂欢”。(8月21日《重庆晚报》)

  我喜欢张炜的力自《一潭清水》、《秋天的茅盾思索》,但不喜欢《你在高原》,文学450万字,奖评连评委都“咬着牙才看完”,选权读者又有几人会看?而莫言之前的力自优秀作品没获奖,少为人知的《蛙》却获奖,评委麦家说得耐人寻味:“茅奖向莫言还了这个债。”评奖也可还债,难道不看质量看人情?

  对作家来说,其创作都会经历成长期、成熟期、高峰期、枯竭期的过程,现在50后的地方作协领导大都过了高峰期,同时也进入了马太效应的怪圈——创作能力下降,却占据话语权和平台(网络除外),拿着国家工资,拿着高稿费……文坛有什么好处,首先就落入他们怀中。

  作协这种体制之病多年来遭炮轰,拿这次评委实名制来说,本意是为了让评委更有责任感,没想到适得其反,有评委说:“这次实名投票,大家天天在一起混,不投一票再见面时岂不尴尬?”

  这触及问题的根本:省作协主席是正厅级官员,地市级主席是正处级官员,作协就如官场,难免沾上官场习气。潜规则之下,带有官位的领导作家势必权力通吃。这算不算“体制内的自我狂欢”,仁者见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茅盾文学奖评选日益有作协小圈子分配资源的趋势。

  当然,争议并非坏事,至少说明茅盾文学奖还不至于太过寂寥。如何在信息时代的当下打开大门,多接“地气”,倾听社会各界意见,是茅盾文学奖何去何从的命门所在。

责任编辑:hdwmn_LHJ

友链

外链


  • 文章

    99974

  • 浏览

    8987

  • 获赞

    56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