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从一江一河看上海空间之魔

2024-11-15 12:29:34 admin


研究城市发展,新民我喜欢用上海城市空间变迁的艺评故事解读魔都上海的空间之魔。上海城市空间及其变迁有三方面的从江魔幻吸引力。第一个是上海空间形态之魔;第二个是空间缘起之魔;第三个是上海城市的精神气质之魔。上海城市空间的空间基础是一江一河,可以用一江一河的新民事例,一层层剥皮解读上海城市的艺评空间之魔。

一江一河是从江上海独有的空间形态和城市Logo。做报告讲上海城市的上海发生发展,我常常一开始就引用设置在南京路国际饭店的空间上海大地原点图案,图案中的新民上海城市空间纹理突出了黄浦江和苏州河以及它们的交汇点。我加重语气说,艺评一江一河是从江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起点和基础,上海现在眼花缭乱、上海繁花似锦的空间城市空间格局就是在一江一河的底板上发生发展起来的。这与世界上的诸多全球城市有重要差异,在国内特别是与帝都北京的空间形象有不同。北京类似中国套箱,外围的道路和空间围绕古老的皇宫一圈一圈展开,城市形态是空间规整有对称性的单中心。但是魔都上海,却以一江一河骨架为基础,由苏州河南向苏州河北、由浦西向浦东,飞地式多中心式发展,形成了上海特有的城市空间马赛克。曾经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幅图将北京与上海作比较,注解说“北京地图是回字形,上海地图是什么”。

一江一河的形成有后天的创意和人工的作为。一江一河,今天在陆家嘴对面的苏州河口交汇,最初的情况却不是这样。这要归之于历史上对上海城市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黄浦夺淞工程或江浦合流工程,有人由此说黄浦江其实是半人工河。600多年前,吴淞江是从太湖向东经过上海地区流入长江的主河流,河面最宽的时候可以达到10千米。上海是吴淞江支流之一上海浦旁边的一个聚落,上海浦的上游是黄浦。1403年明朝治理太湖水涝搞江浦合流工程,拓展上海浦引黄浦水向北,再连接范家浜向东流入长江,那时候吴淞江与黄浦江在今日复兴岛北面的虬江(原意旧江)进行交汇。后来许多年进一步治理吴淞江一直到海瑞时期,最终放弃了北边的旧江,改道南边的宋家港,形成了今天苏州河在外白渡桥与黄浦江交汇的局面。上海人历来称境内最大的水系是江,比江小的称之为河、浦、塘等。黄浦夺淞以后,黄浦江鸟枪换炮替代吴淞江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主角,而原来的江河老大吴淞江改道后成为黄浦江的支流,开埠以后其在上海境内的部分被降维称之为苏州河。

一江一河与上海人的专业主义和创新精神分不开。江浦合流工程,是上海发展史上最早的一次城市空间创新,展现了上海人的专业主义精神。1403年永乐皇帝派户部尚书夏元吉到江南治水,传统做法是疏浚吴淞江下游河道。但是古上海人叶宗行大胆向朝廷上书,要求放弃吴淞江下游疏浚方案,变换思路引入黄浦江水解决淤塞问题。叶宗行是在黄浦江边出生和长大的华亭鲁汇(今上海闵行区浦江镇人),多年来有兴趣研究水文水利问题。叶宗行的方案,超越就吴淞江治理谈吴淞江,把治理出海河道与调整整个水系结合起来,创新性高、操作性强。建议得到采纳,后来的发展证明了江浦合流对于上海城市空间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我甚至认为,江浦合流称得上是对上海城市发展具有从0到1价值的重大创新,其意义可以与今天在洋山岛建立深水港相比拟。每次City Walk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看外滩—陆家嘴美景,我会想到应该在这里设立有关江浦合流工程的纪念碑。我记得在闵行区浦江镇叶宗行纪念馆看到的一段话:“有叶宗行,才有黄浦江;有黄浦江,才有大上海。”

来来往往上海的人喜欢在魔都City Walk,在我看来这就是看空间。看建筑是看一个点,逛马路是看一条线,看由建筑和马路组成的街区就是看一个面。我觉得,上面从一江一河解读上海空间之魔的三部曲可以用到所有的城市空间转悠上。第一步要看上海城市空间的形态特征是什么,第二步要看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背后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第三步从空间形态及其故事看看上海城市的精神气质是什么。这样搞City Walk可以变得越来越有趣。(诸大建)


  • 文章

    31

  • 浏览

    141

  • 获赞

    3578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