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能夺取天下?他自己有语录式高论?

2024-11-15 17:35:07 admin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刘邦论分封诸侯、为何整顿天下,取天着实忙了一段时间,下自等一切稍稍安定之后,语录便在洛阳南宫召集群臣,式高置酒相乐。刘邦论

酒过三巡,为何君臣们面红耳赤,取天酒气壮了胆气,下自得意之情便喜形于色,语录这也是式高胜利者自然的反映。高祖清了清嗓子,刘邦论宫内顿时鸦雀无声,为何只听他缓声说道:“各位辅佐我成功,取天今天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何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去天下?大家大可直言,实话实说,不必忌讳。”

1.jpg

网络配图

那些文臣武将正喝得高兴呢,不想皇帝却在兴头上出了一个考题,要求直言不讳地回答,然而,直言不讳容易,但要答到皇帝高兴,却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左望右,右望左,面面相觑者不少。这时,高起、王陵二人站起身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掠地,凡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即封赏给有功之臣,说明陛下能与天下同利,人人归心,以死相效,故能得天下。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能的怀疑,获胜不赏,得地不封,军心涣散,人心背离,故失去了天下。” 

高、王二人的回答并非没有道理,但高祖听后,却认为他二人“知其一,未知其二”,只说出了表象,没触及根本。接着,高祖语重心长地说出了他那段最著名的“用人论”,因这一段太精彩,故对《史记·高祖本纪》原文照录如下,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jpg

网络配图

意思是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乃当今豪杰,我能放手放心地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有一范增却计不从、策不用,最后逼得他挂印归乡,行至中途“疽发背而死”,这就是他为我所灭的根本原因。 

高祖所言高起、王陵“知其一”是什么呢?是他们回答的:“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吧,这明摆着是说项羽不善用人嘛。但“未知其二”又是什么呢?是评价高祖的那句“与天下同利”吧,高祖的意思或是:你虽然说我能与天下同利,但没说我善用天下豪杰,没有说到点子上嘛。然而仔细琢磨高、王二人的回答,其实与高祖自我总结的差别不是那么大,有功就赏,这难道不是善于用人的方法之一吗?

3.jpg

网络配图

我姑妄言之,高祖在召集群臣聚会之前,就可能把这段话早就想好了,只待一个不准确的回答,然后便接下话题,抛出他那烂熟于心而且一定可以成为“语录式”的经典话语来。不过,他没有想到高、王二人来了一个那么接近正确答案的回答,最后只得硬说他们“知其一,未知其二”了。当然,如果这都是司马迁之言而非高祖原话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9

  • 浏览

    849

  • 获赞

    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